精準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80%的早發心臟病、中風和Ⅱ型糖尿病,40%的癌癥,都可以通過健康飲食、經常鍛煉和避免煙酒來預防。科學家們迫切希望弄明白其中的關鍵問題,如保持健康的營養需要量,不合理營養對健康的影響機理,預警和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記等。
對中國科技界而言,這些課題的研究難度更高。這是由于中國人的營養狀況面臨雙重挑戰:宏量營養過剩與微量營養缺乏。在我國發達地區,人們動物性食物吃得多了,植物性食物吃得少了,體力活動少了,精神壓力重了;而在貧困地區,鐵和維生素A的缺乏卻普遍存在。據世衛組織預測,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來10年內,僅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就將給中國帶來至少5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專家普遍認為,由于長期以來對營養科學研究的投入不足,有我國特色的,長期、大規模的人群營養流行病學跟蹤研究和大型隨機臨床對照研究工作較為薄弱,因而十分缺乏符合中國人遺傳背景的營養需求數據和營養干預方法,許多數據都不得不直接沿用西方的指標。但由于膳食結構和遺傳背景的不同,東西方人群的營養需求有很大差異。擺在該重點實驗室面前的兩大命題便是——闡明適合中國人遺傳背景的營養需求和機理,確定符合中國習慣、有益于健康的膳食結構。
瞄準國家在人口與健康方面的重大需求,結合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現有研究基礎,研究發展符合中國人群遺傳特征和生活方式、習慣的營養需求和干預方法,為國家營養與健康公共政策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為促進國民健康作出積極貢獻。
研究與營養相關的代謝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并尋找有效的營養、生活方式干預途徑。通過推薦健康生活方式、改變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少發病、晚發病甚至不發病,提高我國人群整體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