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藥也能治肺癌?唐惠儒教授等Nature子刊發表新成果
肺癌是最為常見且致命的癌癥之一,每年在全球有近200萬新增病例,在這當中有85%為小細胞肺癌(NSCLC)。在亞洲人群中,有30%的NSCLC患者攜帶有EGFR基因突變,致使其表達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異常活化。對于90%這樣的患者來說,與ATP競爭結合EGFR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包括gefitinib和erlotinib等)是一種有效的療法。然而,不幸的是,不少患者在使用TKI后不久,腫瘤產生了抗藥性。
▲erlotinib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上述腫瘤的抗藥性呢?目前,人們還未能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但已經知道,其中近一半的情形是由于EGFR基因發生T790M門控突變導致的。該突變增強了EGFR對ATP的親和性,從而降低了TKI結合EGFR的能力。為此,人們試圖開發能夠不可逆結合EGFR的抑制劑分子,但至今仍未開發出這樣的有效藥物。
面對這樣的問題,復旦大學唐惠儒教授、倫敦帝國理工學院Olivier E Pardo和Michael J Seckl教授的聯合課題組,從腫瘤代謝改變的角度,指出谷胱甘肽(GSH)可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并發現一種常見的利尿藥物——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可通過提高GSH水平,有效遏制攜帶T790M突變的NSCLC細胞對于TKI藥物erlotinib。這一令人驚喜的發現最近發表于Nature子刊《Cell Discovery》上。

▲唐惠儒(左)、Olivier E Pardo(中)和Michael J Seckl(右)教授
“盡管這一研究仍處于早期的實驗室階段,尚未用于患者治療,但它提示著,只要加進一種廉價的常用藥物,便可顯著延長erlotinib的藥效,”Michael J Seckl教授說道:“這有望為患者們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通過采用核磁共振氫譜技術,研究者們分析了兩組NSCLC細胞系的代謝組:一組帶有導致EGFR異常活化的EGFR基因突變,對erlotinib敏感;另一組則是在此基礎上新增了T790M突變,從而對erlotinib具有抗性。結果顯示,在后一組NSCLC細胞中,GSH合成酶的表達量明顯偏低,致使細胞中GSH水平大大下降。如果通過RNA干擾人為的下調前一組NSCLC細胞中的GSH合成酶表達,這些細胞同樣會對erlotinib產生抗性。不僅如此,上述GSH合成酶表達量和erlotinib抗性之間的關系還在對相關NSCLC患者的樣品分析中被證實。
▲GSH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那么,EGFR及其突變是怎么和GSH合成酶聯系起來的呢?這要從EGFR下游信號通路中的調控GSH合成酶生成的轉錄因子NRF2說起。NRF2在細胞內受到雙重的轉錄后調節:一方面KEAP1在細胞質中與之結合,促使其泛素化而被降解;另一方面,SQSTM1等蛋白可與KEAP1競爭結合NRF2,加強其穩定性,并促使其轉移至細胞核從而發揮轉錄激活作用。
▲EGFR-NRF2-GSH信號通路(圖片來源:《Cell Discovery》)
當通過RNA干擾下調erlotinib敏感NSCLC細胞中NRF2或SQSTM1的表達后,GSH合成酶和GSH的水平出現下降,同時癌細胞產生對erlotinib的抗性。相反,當下調erlotinib抗性NSCLC細胞中KEAP1的表達后,癌細胞中GSH水平上升,且對erlotinib的敏感性增強。研究人員發現,兩組NSCLC細胞間的區別很可能是由于SQSTM1在erlotinib抗性細胞中表達量顯著偏低所造成的。
那么,GSH水平的高低為何會決定對erlotinib的反應性呢?GSH是細胞內的一種抗氧化劑,用于中和超氧化物或一氧化氮(NO)等活性氧自由基。研究者發現,由于GSH水平的下降,erlotinib抗性細胞中的NO水平明顯升高,而人為改變NO在癌細胞中的水平確實可作用其對erlotinib的抗性:NO水平和erlotinib抗性時間呈正相關。因此,GSH減少導致的NO水平升高可能就是erlotinib抗性產生的原因之一。
在認識到GSH與erlotinib抗性之間的密切關系后,研究者想到了通過提高NSCLC細胞中的GSH水平用以輔助erlotinib治療的思路。他們想到了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的抑制劑依他尼酸。GST可催化GSH的結合反應從而消耗細胞中的GSH水平,因此依他尼酸便可能通過提高癌細胞中的GSH水平,從而增強對erlotinib的敏感度。十分可喜的是,這一猜想在體外和小鼠體內試驗中均得到證實,依他尼酸有效逆轉了NSCLC細胞對erlotinib的抗性。值得一提的是,依他尼酸其實是一種常用的利尿藥物,用于心衰、腎病等引起的水腫和高血壓等病癥的治療。
▲依他尼酸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研究人員正考慮將這一發現付諸人體試驗。“我們現在十分需要新的肺癌療法,” Michael J Seckl教授說道:“這一研究提示著,我們有辦法加強已有藥物的療效,同時無需新藥的推出。我們現在正尋求資金支持,希望能在未來三年內啟動人體試驗。”(轉載自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參考資料:
[1] Decreased glutathione biosynthesis contributes to EGFR T790M-driven erlotinib resist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 Blood pressure drug may boost effectiveness of lung cancer treatment
[3] KEAP1: Wikipedia
[4]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Wikipedia



